当前位置:首页 > 行业最新资讯 > 多部委支持宿迁“一照一码”改革
多部委支持宿迁“一照一码”改革
资料提供:赞雅顾问    日期:2015/07/31    网站:zanyaco.net

    5月25日—26日,人民日报、新华社、光明日报、中国工商报、江苏经济报、江苏广播电台等27家媒体走进江苏宿迁,调研该市“一照一码”改革情况。宿迁一个小小的地级市如何引起众多媒体的关注?“一照一码”改革的顺利实施是重要因素。

 

  关注点一:改革内容,重点是编码规则的变化

 

  宿迁市政府副市长冯岩介绍说,“一照一码”改革取得预期效果的关键是确定科学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编码规则。

 

  宿迁市从2014年10月起,就着手研究这一核心问题。该市认为,新编码应坚持以市场化为导向,充分体现“投资便利化”,还必须能彻底解决当前机构代码编制和使用过程中的突出问题。为此,该市新编码体现了几个具体原则。

 

  一是统一性原则,编码规则同时适用于商事主体与非商事主体,打破目前商事与非商事分别编码的现状,便于形成社会共认、相对统一、互通共享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,利于解决当前行政机关从未登记发证及各类事业单位、社会团体、其他社会组织等众多非商事主体缺乏全国统一编码规则的现实问题。这有利于破除部门间壁垒,推进各类信息的互通共享。

 

  二是根本性原则。编码规则应当着眼于解决工商、编办、民政等部门所有商事与非商事主体“原始码”赋码问题,统一“原始码”规则,逐步取消组织机构代码证、税务登记证等所有“衍生码”证号,使“原始码”成为所有主体的唯一标识,便于国家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建设,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重复行政审批、利益盘根错节等改革深层次与深水区问题。

 

  三是开放性原则。由基层发证机关根据透明开放的编码原则,通过计算机系统直接向法人及其他社会组织赋码,避免出现“二次赋码”现象,防止编码权被特定部门垄断。

 

  四是直观性原则。编码的各码段组成明确传递出其所要标示的信息含义,像居民身份证的编码一样便于信息识别,而且尽量使用数字,不使用字母与数字混用,降低计算与判别难度,有利于社会信用信息的交互、分析、运用。

 

  五是法定性原则。编码规则中的各组成号段均应有公认的国际(ISO)或统一的国家(GB)标准作为依据,每种标准的发布都有国际法与国内法依据,利于全球范围内互认、使用和推广。

 

  六是终身不变性原则。一经赋码,任何商事主体与非商事主体存续期间不因地址迁移、内资外资转换、登记事项变更等发生变化,且注销后不再赋给其他主体,确保唯一性与统一性。

 

  “这样可以杜绝事实上的权力上收、以码谋利预留‘后门’,增加行政管理复杂程度等问题。”冯岩表示。

 

  关注点二:宿迁“一照一码”的构成和政府认可度

 

  “我们借鉴现有编码办法经验,基于现行法律框架与国家标准,研制‘一照一码’编码规则。”冯岩介绍说。

 

  宿迁市“一照一码”编码规则如下:

 

  “1位机构类型+6位行政区划+2位机构代码+8位主体顺序号+1位校验码”,共18位。

 

  其中8位主体顺序号由工商、编办、民政、司法、民宗、工会等“原始码”赋码部门确定具体的适应部门管理但彼此相对统一的编码规则。相对其他编码方案,这一编码规则具有可扩展性、根本性、直观性、开放性、完整性、法定性、终身不变性等特点和优势。

  与此同时,商请省工商局牵头,会同省质监、国税、地税等部门,改进全省工商登记软件,升级省并联审批平台,将原来15位注册号编号体系修改为18位码的登记系统。

 

  2015年1月31日,《江苏省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推广中国(上海)自贸试验区可复制改革试点经验工作方案的通知》明确提出:“2015年在宿迁市开展试点,将营业执照注册号、组织机构代码和税务登记号3个号合并为1个号。”

 

  在得到省政府批准试点的基础上,宿迁市在第一时间向中编办、国家发改委、国家工商总局、国家税务总局、国家质检总局汇报改革设想。今年2月至3月,由国家工商总局、中央编办、国家发改委、国家税务总局、国家质检总局、国务院法制办等单位组成的联合调研组和国家标准委领导,先后到宿迁调研“三证合一”、“一照一码”改革,均对宿迁市改革成效和下一步改革方案予以高度评价,表示大力支持宿迁开展“一照一码”改革试点。

 

  4月3日,国家工商总局发文明确支持宿迁试点“一照一码”改革,要求为全国探索经验。

 

  4月14日,宿迁印发“一照一码”实施方案。4月15日上午,我市正式启动“一照一码”改革试点,全国第一张载有18位商事登记证号的营业执照、第一张载有18位非商事登记证号的民办非企业单位和社会团体证书在宿颁发,标志着宿迁行政管理制度改革步入了新的阶段。

 

  现行主要编码规则构成比较

 

  1.国家发改委建议编码规则

 

  2.福建厦门编码规则

 

  3.江苏宿迁编码规则

 

  宿迁编码中的代码还有容量足够大、足够使用的特点。

 

  首先,2位登记机关码足够用。仅用纯数字标示,就可容纳99个登记管理机关,足够所有原始码编码部门使用——按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管理中心规定,目前共16个机构批准部门,且随着机构改革的继续推进,机构批准部门很可能继续减少。

 

  其次,8位主体顺序码足够用。按宿迁编码规则,每县区内资企业最大容量39999999户,外资企业最大容量19999999户,个体工商户最大容量29999999户,农民专业合作社最大容量9999999户,合计容量99999996户。

 

  按全国范围计算,2014年全国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1292.5万户、增长14.23%,其中企业356.1万户、个体工商户896.45万户、农民专业合作社30.95万户,取其2倍发展速度,全国2800个县区平均每县区新登记市场主体9632户,其中新登记企业2543户够使用23594年,新登记个体工商户6403户够使用4685年,新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221户够使用45454年。

 

  关注点三:政府提效能企业得实惠

 

  宿迁市国土局副局长张绍军表示,以前企业进行土地备案时需要3个号(证),缺一个都不行,现在不一样了,一个就行,方便了很多,部门办事效率提高了不少。

 

  宿迁市人社局副局长苗娟也表示,实施改革以来,办理社保也就用一个号,更有利于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奠定基础。

 

  宿迁伟鸿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王昌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:“改革前要填报近200项数据,现在只要填20多项数据就可以了。”

 

  第一批享受到改革便利的一家企业——赶集网宿迁运用中心负责人张敏赞同地说:“时间也大幅缩短,两天就把营业执照办下来了,而且是零费用。”

 

  据悉,改革涉及原有部门行政性收费的,宿迁市采通过政府“埋单”的方式予以解决。在该市质监部门行政窗口,有关负责人田娟告诉记者:“组织机构代码证等相关费用改革以来已不再收取,为办事人节省了资金成本。”

 

  配合“一照一码”改革,宿迁市建立了并联审批体系,设立了并联审批综合窗口。具体到商事主体登记,企业只需填写一张审批表,连同相关登记材料递交该窗口就可以等着领取营业执照了。其间,登记材料在工商、质监、税务等部门流转,各部门可以通过并联审批网络抓取自身需要的信息。

 

  为配合监管工作,宿迁市还研发了证照联动监管平台,各管理部门将市场主体营业执照及相关行政许可、审批、监管信息上传到这个平台,实现了数据实时共享、联动监管,更有利于建立统一的社会信用体系。

 

  关注点四:原来的编码非科学性在哪?

 

  从当前情况看,我国机构代码可分为“原始码”和“衍生码”。

 

  “原始码”指的是国家管理部门在批准机构设立时派发的代码,如机构编制部门派发的机关及事业单位代码,民政部门派发的社会组织代码,工商管理部门派发的工商注册号等。

 

  经向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管理中心查询,我国共有16家机构批准部门,即机构编制部门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、民政部门、教育部门、外交部门、公安部门、司法部门、交通运输部门、文化部门、宗教事务管理部门、中华总工会、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、省级政府、县级政府、区级政府、旅游局。其中经请示文化部,其不发证、不编码;公安部门的下属单位成立由编办部门批准并发证,因此实际上的机构批准部门共14家。

 

  “衍生码”指的是一些机构在获得批准机构编制的原始代码后,向其他部门再次申请而派发的代码,如人民银行派发的结算账户开户许可证号,税务部门派发的税务登记证号,质检部门派发的组织机构代码、卫生部门派发的卫生许可证号等。

 

  从数量讲,衍生码的赋码单位要比原始码的赋码单位多得多。但无论是“原始码”还是“衍生码”,这些赋码单位的编码规则、环节、用途、效力都不一样,由此产生了很多制约行政管理和社会治理的突出问题——

 

  一是形成“信息孤岛”。各部门之间存在重复编码、互不相通等问题,信息不能共享,各自为政,既无法实现社会协作治理,无法建设全国统一的社会信用体系,也不能实现部门间的相互制约监督,极易导致懒政和腐败。

 

  二是各部门的编码很容易演化为部门权力的垄断、扩张和异化。各部门在编码、赋码过程中,常常与该部门的行政审批以及各种非行政审批事项挂钩,还会出现权力暗箱,形成部门利益垄断。

 

  三是各个部门的编码规则不一,影响了同一主体信息的比对,降低了行政效率,并且信息比对还会常常出错,造成损失。

 

  四是社会主体在设立和办理业务时,需要到多个部门申请登记、赋码,增加了社会负担,约束了各类经济社会主体的活动,束缚了生产力发展,极为不便利。

 

  解决我国的多头赋码问题,势在必行。

 

  关注点五:“一照一码”的重要意义是什么

 

  解决多头多级赋码问题的路径,就是要制订全国统一的社会信用代码,推行“一照一码”,并以此为基础,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信用体系。这将为我们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事业带来深远影响。

 

  一是有利于实现投资便利化,推动大众创业、万众创新。改革之前,注册一家企业必须要获得工商注册号、组织机构代码、税务登记证号,在办理其他相关审批备案手续时还将有一系列新的号码生成,“万码奔腾”的背后,抬高了企业的各种显性和隐形成本,也增加了公众信息检索的困扰。开展“一照一码”改革,在统一规则下实现自动赋码、一次赋码和全程运用,有助于破除权力垄断和部门利益,让利于创业创新者。正如国家工商总局张茅局长所说:“如果实现一证一号,将会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,这对于每年1000多万新增市场主体来说,带来的时间价值、就业增加、资金使用效率都将是巨大的。”

 

  二是有利于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。“一照一码”改革是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总开关。自2001年,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启动以来,始终不能跳出精简、膨胀,再精简、再膨胀的循环,其原因就在于,每个部门都有各自的编码,相当于为每个部门的权力设立了一套独立的密码,外界无从知道部门的权力家底,在改革推进过程中,很难清楚部门保留了哪些、创设了哪些、衍生了哪些权力。通过“一照一码”改革,破除了部门权力的“密码”,将各种权力暴露在阳光之下,压缩了权力寻租的机会和空间,许多前店后场、暗箱操作变得不再可能,倒逼行政部门以市场主体为中心,把权力和精力向事中事后监管转移。

 

  三是有利于打破部门壁垒,实现联动监管。实行联动监管,确保权力既“放得下”、“接得住”,也“管得好”,是构建改革闭环的关键一环。要破解上述事例中旅游部门、食品安全监管部门面临的监管困境,只有制定统一的编码规则,建立统一的信用管理制度,从制度上和技术上打破部门信息壁垒,才能在线上(联动监管信息平台)和线下真正实现监管信息的传输、归集、相互印证和共享,推动联合执法。同时,也可以强化部门之间的相互监督,让守法主体处处畅行,违法行为无处遁形,执法部门时时谨行。

 

  四是有利于推动政府职能转变。转变政府职能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,关键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,要求政府把微观主体的经济活动交给市场调节,自己转变为有限责任政府、服务型政府。实行“一照一码”改革,将进一步推动政府管理方式转变,有助于破解政府部门以往“会批不会管”、“对审批很迷恋、对监管很迷茫”等问题,促使行政管理部门利用大数据、云平台的新技术,实现重审批向重监管的转变。

 

  五是有利于实现国家治理模式的现代化。信用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石。通过“一照一码”改革,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信用代码制度,对商事和非商事主体统一赋码,规范部门数据交换的接口,形成完整、准确的社会法人和自然人基础数据库,构建覆盖全国的统一信用管理体系,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信用监管,市场和社会主体才会一处违法将处处受限,一些基层机构的单独设置甚至也变得完全没有必要了,这对行政管理制度而言是一次革命性的调整,社会治理的模式得以彻底改变。

赞雅顾问 在您身边

咨询热线:020-37887606

7X24小时热线:13928789801

Email: 2291837655@qq.com

QQ:2696999073   QQ:983411814

 地址:广州市天河区石牌西路8号

展望数码广场1703室

  • 友情链接∶
  • 更多

中国总部电话:+86(20)37887606 传真:+86(20)37887609 QQ:2696999073
网站:www.zanyaco.net 邮箱:2291837655@qq.com Skype:zanyaco
赞雅国际顾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粤ICP备13015688号-2